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六届爱故乡大会闭幕视频|“一种可能” 重庆12个乡建人物故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渝漂 Author 漂漂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渝漂”

一种可能-乡建人物合集


自从城市化进程大刀阔斧地推进以来,乡村与城市间的差异化越发明显,甚至大多乡村人都认为城里人的生活好,待在乡村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努力读书,考到城里去,去读大学,在城里找工作、结婚、生子,从一个农村人彻底变成城里人,这样才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农村儿童变成了留守儿童,农村老人变成了空巢老人,一个个山清水秀的乡村变成了空壳村......农村的青壮年们大多进城务工,而乡村,日渐凋敝。




这也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如果农村人都不愿意留在乡村,那乡村建设又从何谈起呢?

 

那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要是在乡村靠着勤劳的双手能过上体面的日子,哪会有这么多人想要逃离?

 

是的,农村人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他们同样应该有选择自己过什么样幸福生活的自由。如果农村人只有成为城里人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这一个选择,又怎么能算作是自由呢?

 

所以,为农村人提供选择的自由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乡建来说,对于给农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条件相比,目前的重点应该是维持农村的基本生产生活秩序,从而为仍然留守的村民提供可以继续生活的基本条件,也为进城村民提供可以返乡的保障。

 


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本就不是对立的,反而是相互依存的。城市的发展需要农村的支持,农村的发展也需要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平台。

 

因此,乡建并不是单纯地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在保持乡村特色的基础上,逐渐缩小与城市间在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的差距。

 

当下,乡建的痛点在于“人才”。乡村建设不仅需要一群“有情怀”的专业技术人士,还需要把土地的“人脉、文脉、地脉”融入自己血液的“乡建人才”引领才能成功。

 

今年,渝漂文化平台用了半年时间,走了上万里路程,接触采访了十二位从事乡村建设的工作者们。他们当中有留在学校做乡建宣传培养工作的,有扎根农村手把手带着农民进行日常点滴改进的,还有投身于教育、文化、艺术、设计等不同领域配合乡村建设进行补充和改良工作。


▲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核心团队(左一为潘家恩老师)


从中,我们也了解到,重庆是一个有着深厚乡建历史的城市。抗战期间,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这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物汇聚北碚办学,进行乡村建设,并留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勉仁书院、育才学校、兼善中学等遗址。

 

▲乡建先驱们


转眼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重庆这片土地上,依然活跃着无数乡村建设后继者。作为关注重庆历史文化和着眼重庆发展变化同时也为来渝的外地朋友们发声的渝漂文化平台,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记录下这些默默付出的乡建工作者们,同时也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乡建工作本身就是一件极辛苦的事,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如果真的想要去建设乡村,以一个外来者的心态是无法做好这件事的,必须要有乡土情怀,更要愿意用内心去与乡村的一切去交融。他们,正是这样一群人。

注:如想更深入了解每位乡建工作者,点击人物卡片即可跳转至人物推文。
















作为一家专注传播渝漂文化、讲述渝漂故事、温暖渝漂人生的传媒平台,“渝漂”文化平台一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人文精神,记录重庆变迁,献力大美重庆,也一直关注粮食土地,关注农业生产,关注农民精神,更关注着乡村振兴与它的实践者们。

 


乡建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去寻找真正能让乡村重新焕发出全新生机的那一种可能性。可是,在那到来之前,我们不得不一起面对安全种植、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摸索中一步一步找到解决办法,也就在这找寻的过程里,发现更美好的乡村生活方式。




——谢  谢  阅  读——



Hi

本篇推文文字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推荐阅读


论坛

第六届爱故乡大会在渝成功举办

“2018爱故乡人物”事迹简介及颁奖词

【新书推荐】《新时代乡贤》序言|温铁军:从爱故乡到新时代的乡贤

乡村振兴的历史先声 · 中国乡村建设百年探索展

第六届爱故乡大会开幕视频|爱故乡的足迹


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2018爱故乡人物”优秀案例名单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

爱故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

https://www.aiguxiang.com.cn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